摘要:以低相對分子質量生物可降解DL-聚乳酸二醇和六亞甲基二異氰酸酯為原料,通過懸浮聚合法合成了一種新型聚氨酯微球(PUMS),考察了擴鏈劑1,4-丁二醇(BDO)的含量對微球表面形態和藥物包封率的影響.用傅立葉變換紅外光譜(FIIR)、掃描電子顯微鏡(SEM)以及激光粒度分析儀對微球的化學結構、表面形態、粒徑及其分布進行了表征,并以溴百里酚蘭為親水性模型藥物,初步研究了微球的藥物釋放行為.結果表明,合成的微球的平均粒徑47μm,粒徑分布在10~90μm之間;微球表面有孔,但隨著BDO含量的增加,微球表面變得相對粗糙,孔數減少,孔徑減小,直至孔消失;BDO含量的增加也使模型藥物的包封率減小,釋放速率變慢;藥物釋放初期出現程度不同的"暴釋"現象,但隨后近似于零級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