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更深地卷入了全球化,由于在貿易中較好地符合了比較優勢理論,中國很長時間里經常賬戶處于盈余狀態,由此積累了較大規模的外匯儲備.本文在更長遠的歷史視角下考察中國的貿易盈余和外匯儲備.首先,查找和計算1636年以來的進出口,相對應的白銀流入和流出,以及重要年份的白銀存量數據.其次,基于同一年份的貨幣購買力,將歷史上的貿易和白銀存量與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1978年改革開放后的貿易和外匯儲備進行比較.最后,計算人均進出口額和貿易盈余或者赤字,并進行長時段比較.研究發現:1636年到新中國成立前,中國的貿易規模不斷擴大,新中國成立初期貿易額稍有下降,改革開放后貿易額大幅度增加,加入WTO后增速更快.以1990年美元計值,明代貿易帶來的白銀凈流入高于清代,也高于民國初期和改革開放前,但顯著低于改革開放后和加入WTO后的外匯儲備.新中國成立前,人均貿易額不斷增加,1948-1978年間人均貿易額有所下降,改革開放后,人均貿易額進一步增加.本文的發現有助于從長期視角考察改革開放后的經常賬戶和資本賬戶,得到更加全面和客觀的認識.